From the Big Bang to BeeHome

唯求生存

从演化哲学到 BeeHome 实践

王东岳先生在其著作中,从 宇宙大爆炸 出发,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演化逻辑:

  • 基本粒子:质子、电子在电磁感应中形成稳定结构;

  • 原子与分子:从氢(1号元素)到更复杂的原子序列,演化不断迈向更高层次;

  • 不稳定性增加:越往后的元素越不稳定,直至天然铀的裂变特性揭示出核武器的可能性;

  • 碳基生命的必然性:在所有元素组合中,唯有碳展现出四价键的灵活性,能支撑复杂而延展的生命体系;

  • 生命演化的终极逻辑:一切形式的存在,归根到底都是 “唯求生存”


人类:最不稳定的存在

在这个演化链条的顶端,是人类。

  • 人类身体复杂而脆弱,代谢需求高,生理状态极难维持。

  • 正因为最不稳定,所以我们发展出了 结社与社会化

    • 个体无法独立存续;

    • 只有通过协作、社群与制度,我们才能抵御环境的不确定。

换句话说:人类是最难以存在的物种,因此必须社会化地存在。


人体:一部求存的机器

我们的身体可以被看作一台 精密的“求存机器”

  • 温度过低,机体死亡;

  • 温度过高,机体受损;

  • 能量不足,机能崩溃。

饮食、呼吸、居住、取暖,所有这些行为的本质,都是维持“存在的可能性”。


BeeHome:求存哲学的实践

这正是 BeeHome 的哲学基点:

  • 能源:夏季利用光伏太阳能,实现自给自足,维持舒适环境;

  • 温度:冬季通过高效火箭炉,将太阳能储存在植物生物质中,再次转化为热能,保障生存的基本条件;

  • 结构:以最低成本、最简方式构建庇护,保证“能活下去”;

  • 社会化:BeeHome 不是孤立的木屋,而是一个平台,支持个体通过建造、创业和社区互助,形成新的“社会性求存网络”。


结语

从宇宙粒子到人体,从碳基链条到人类社会,逻辑只有一个:一切唯求生存
BeeHome 的价值,不在于提供奢华的居住条件,而是通过极致的简约与智慧,回应人类作为“最不稳定物种”的根本需求。

🌍 BeeHome,不仅是一座小屋,更是“求存哲学”的当代实践。

返回博客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