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

A First Principles Perspective on Mars Colonization

第一性原理下的火星殖民探讨

在大众媒体和科幻作品中,“移民火星”常被描绘成未来的出路。面对地球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紧张,不少人相信,人类可以在另一颗行星上重建家园。然而,如果我们回到最根本的 第一性原理,再结合 演化论的科学共识,就会发现——这种想象很可能是自我欺骗。 1. 第一性原理:生命的根基 第一性原理要求我们抛弃表象,直指事实的本源。对生命而言,这个根本事实是: 生命必须依赖完整、稳定的生态系统。 生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,而是由无数生物链条、能量循环、物质转化共同构成。 这个体系并非设计出来的,而是经过 数十亿年演化与随机累积,才形成今天的复杂格局。 因此,人类之所以能生存,并不是凭借我们的智慧,而是因为 我们站在了演化大厦的顶端,被底层无数生命层级所托举。 2. 地球:厚实的演化堆积 在地球上: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; 微生物与真菌分解有机质,维持土壤与养分循环; 食草动物、捕食者、昆虫、鸟类……构成能量的层层传递。 这个庞大的体系,像是一张 看不见的网,支撑着我们呼吸的空气、吃的食物、适宜的气候。没有底层支撑,顶端的人类物种根本无法独立存在。 3. 火星:空洞的舞台 而火星呢? 稀薄的大气,无法抵御辐射; 极度缺乏液态水,生态循环无从建立; 没有天然的食物链,没有微生物群落; 没有亿万年的随机演化,生态位一片空白。 换句话说,火星只是一块 光秃秃的舞台,没有演员,也没有剧本。人类幻想在此搭建一个“生态舱”,其实就是妄图用钢铁和塑料 复制地球几十亿年的演化成果。...

第一性原理下的火星殖民探讨

在大众媒体和科幻作品中,“移民火星”常被描绘成未来的出路。面对地球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紧张,不少人相信,人类可以在另一颗行星上重建家园。然而,如果我们回到最根本的 第一性原理,再结合 演化论的科学共识,就会发现——这种想象很可能是自我欺骗。 1. 第一性原理:生命的根基 第一性原理要求我们抛弃表象,直指事实的本源。对生命而言,这个根本事实是: 生命必须依赖完整、稳定的生态系统。 生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,而是由无数生物链条、能量循环、物质转化共同构成。 这个体系并非设计出来的,而是经过 数十亿年演化与随机累积,才形成今天的复杂格局。 因此,人类之所以能生存,并不是凭借我们的智慧,而是因为 我们站在了演化大厦的顶端,被底层无数生命层级所托举。 2. 地球:厚实的演化堆积 在地球上: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; 微生物与真菌分解有机质,维持土壤与养分循环; 食草动物、捕食者、昆虫、鸟类……构成能量的层层传递。 这个庞大的体系,像是一张 看不见的网,支撑着我们呼吸的空气、吃的食物、适宜的气候。没有底层支撑,顶端的人类物种根本无法独立存在。 3. 火星:空洞的舞台 而火星呢? 稀薄的大气,无法抵御辐射; 极度缺乏液态水,生态循环无从建立; 没有天然的食物链,没有微生物群落; 没有亿万年的随机演化,生态位一片空白。 换句话说,火星只是一块 光秃秃的舞台,没有演员,也没有剧本。人类幻想在此搭建一个“生态舱”,其实就是妄图用钢铁和塑料 复制地球几十亿年的演化成果。...

Mars Is Not a Second Home

火星不是第二家园

地球才是唯一的家园 在过去几十年里,“移民火星”几乎成了人类对未来的幻想。高科技公司提出在火星建造基地,电影与科幻小说把火星描绘成人类的“Plan B”。但这个幻想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:火星从来不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。 火星的现实:极端而不适宜 缺乏大气保护:火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,无法有效阻挡宇宙射线和太阳风。 液态水难以存在:表面温度太低,液态水极度稀缺,生命循环无法建立。 重力不足:只有地球的 1/3,引发生理与骨骼系统的长期问题。 生态空白:没有天然的食物链,没有可供依赖的生物圈。 换句话说,火星也许能被改造出临时的生存环境,但永远无法提供 稳定、舒适、延续 的条件。 ICU 的比喻:火星是“重症监护室” 如果要给火星找一个更贴切的比喻,它不是“第二家园”,而是 “人类的 ICU(重症监护室,Intensive Care Unit)”。 在医院里,ICU 并不是长期生活的地方,而是生命垂危时的临时抢救空间: 它能维持生命体征,防止立即死亡; 它能为病人赢得一点时间,但不能成为长期安居之所。 火星的意义也是如此:它也许能作为人类科技实验的平台,或者在极端情况下提供短暂庇护。但它无法承载人类文明的持续存在。 真正的责任:守护地球 幻想“逃去火星”其实是某种集体逃避。真正的挑战不在外星,而在我们脚下: 如何面对气候危机; 如何修复生态系统; 如何在能源、住房和社会制度上找到可持续之道。 与其沉溺于“移民火星”的幻觉,不如认真建设地球。...

火星不是第二家园

地球才是唯一的家园 在过去几十年里,“移民火星”几乎成了人类对未来的幻想。高科技公司提出在火星建造基地,电影与科幻小说把火星描绘成人类的“Plan B”。但这个幻想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:火星从来不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。 火星的现实:极端而不适宜 缺乏大气保护:火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,无法有效阻挡宇宙射线和太阳风。 液态水难以存在:表面温度太低,液态水极度稀缺,生命循环无法建立。 重力不足:只有地球的 1/3,引发生理与骨骼系统的长期问题。 生态空白:没有天然的食物链,没有可供依赖的生物圈。 换句话说,火星也许能被改造出临时的生存环境,但永远无法提供 稳定、舒适、延续 的条件。 ICU 的比喻:火星是“重症监护室” 如果要给火星找一个更贴切的比喻,它不是“第二家园”,而是 “人类的 ICU(重症监护室,Intensive Care Unit)”。 在医院里,ICU 并不是长期生活的地方,而是生命垂危时的临时抢救空间: 它能维持生命体征,防止立即死亡; 它能为病人赢得一点时间,但不能成为长期安居之所。 火星的意义也是如此:它也许能作为人类科技实验的平台,或者在极端情况下提供短暂庇护。但它无法承载人类文明的持续存在。 真正的责任:守护地球 幻想“逃去火星”其实是某种集体逃避。真正的挑战不在外星,而在我们脚下: 如何面对气候危机; 如何修复生态系统; 如何在能源、住房和社会制度上找到可持续之道。 与其沉溺于“移民火星”的幻觉,不如认真建设地球。...

Withdrawing from the Overgrown System

在“退群”中重获生机

BeeHome 的文明实验 王东岳在《人类的没落》中提出,现代文明并不是无止境走向繁荣的“进步史”,而更可能是一条不断积累脆弱性的轨迹。文明通过层层“代偿”来维持自身:能源系统补偿自然匮乏,金融体系补偿资源分配,消费文化补偿精神空虚。但随着代偿越堆越高,整个系统反而越来越脆弱。 这就好比我们身处一个超大的微信群,里面有数亿人,每天规则越来越多,噪音越来越大,你必须不断付出时间、金钱、精力才能跟上节奏。而这一切并不一定让生活更自由,反而更焦虑、更不安。 BeeHome,就是一次有意识的“退群”实验。 为什么要“退群”? 因为这个文明的“群”,已经太过庞大与复杂: 能源依赖过度:一旦电网瘫痪,城市在数小时内就可能陷入混乱。 住房体系失衡:高房价让大多数人只能沦为负担的承受者,而不是空间的创造者。 消费主义加剧脆弱:我们以为更多的消费带来更多幸福,结果却是更多债务与失落。 “退群”并不是彻底退出社会,而是有意识地抽离出一部分过度依赖,把生存的关键要素掌握在自己手里。 BeeHome 的“退群方式” 能源退群 不是完全依赖庞大而脆弱的集中电网,而是用 太阳能板 提供电力; 夏天:满足基本用电和气候舒适; 冬天:通过 火箭炉(Rocket Stove),用最简洁的方式把木材、秸秆等生物能转化为取暖和烹饪的热量。 住房退群 不再完全依赖房地产商和高负债贷款,而是通过 模块化 + DIY 的方式,自己动手,搭建一个能真正住人的小屋。 这种“自己建造”的过程,不只是造一栋房子,而是重获 居住权和创造权。 生活退群...

在“退群”中重获生机

BeeHome 的文明实验 王东岳在《人类的没落》中提出,现代文明并不是无止境走向繁荣的“进步史”,而更可能是一条不断积累脆弱性的轨迹。文明通过层层“代偿”来维持自身:能源系统补偿自然匮乏,金融体系补偿资源分配,消费文化补偿精神空虚。但随着代偿越堆越高,整个系统反而越来越脆弱。 这就好比我们身处一个超大的微信群,里面有数亿人,每天规则越来越多,噪音越来越大,你必须不断付出时间、金钱、精力才能跟上节奏。而这一切并不一定让生活更自由,反而更焦虑、更不安。 BeeHome,就是一次有意识的“退群”实验。 为什么要“退群”? 因为这个文明的“群”,已经太过庞大与复杂: 能源依赖过度:一旦电网瘫痪,城市在数小时内就可能陷入混乱。 住房体系失衡:高房价让大多数人只能沦为负担的承受者,而不是空间的创造者。 消费主义加剧脆弱:我们以为更多的消费带来更多幸福,结果却是更多债务与失落。 “退群”并不是彻底退出社会,而是有意识地抽离出一部分过度依赖,把生存的关键要素掌握在自己手里。 BeeHome 的“退群方式” 能源退群 不是完全依赖庞大而脆弱的集中电网,而是用 太阳能板 提供电力; 夏天:满足基本用电和气候舒适; 冬天:通过 火箭炉(Rocket Stove),用最简洁的方式把木材、秸秆等生物能转化为取暖和烹饪的热量。 住房退群 不再完全依赖房地产商和高负债贷款,而是通过 模块化 + DIY 的方式,自己动手,搭建一个能真正住人的小屋。 这种“自己建造”的过程,不只是造一栋房子,而是重获 居住权和创造权。 生活退群...

Stop Scrolling

别再刷了

在AI时代找回意义 两千多年前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写道:“五音令人耳聋,五色令人目盲。” 他说的是感官被过度刺激后,心灵会失去清明。放在今天,简直是对短视频和信息流时代的精准预言。我们的眼耳被填满,心却越来越空虚。越刷,越焦虑。 焦虑的新面孔:AI 你之所以会看到这篇文章,很可能是算法精准计算出你正在焦虑——尤其是对AI的焦虑。 过去,中国人说: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” 可在今天,无论你读多少书,都无法超过一个大型语言模型读过的书。于是,很多人心中冒出疑问:“我还有价值吗?” 这种焦虑,也成为一种生意。有人贩卖“AI焦虑”,课程先是49元,接下来可能是4900元、4万9。你付了钱,却依然焦虑。因为问题的根源,不在于AI,而在于我们与意义的脱节。 焦虑的根源:发展失衡 焦虑其实是现代文明的产物。 在农业社会,人们狩猎、耕种,生活跟随四季节奏。虽然辛苦,但意义具体而真实:播种、收获、活下去。 工业时代,机器取代了自然节奏,人必须跟上工厂和时钟的速度,焦虑逐渐滋生。 信息时代,焦虑更甚。无限的信息流、不断的提醒和消息,远远超出我们身体与心智的承受范围。 人类的进化极其缓慢,但科技的脚步太快。两者之间的落差,就是现代焦虑滋生的土壤。 另一条道路:停下来,去建造 要走出这个循环,办法可能比我们想象得简单:停下来,用手去建造。 建一间小屋,种一棵树,修一张桌子,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。你会发现: 注意力从无限的信息,回到有限的真实; 焦虑被专注替代; 空虚被成就填满。 在建造的过程中,我们重新找回与土地的联系,找回和自己的连接,也重新确认:人的价值,不在于读了多少数据,跟了多少热点,而在于是否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。 真正的意义在现实中 AI还会不断进步,算法还会继续推送。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你能否超越机器,而是你能否守住属于你的人性与意义。 答案,其实就在你手里。别再刷了,去建造。真正的意义,不在屏幕里,而在你触摸得到的现实中。

别再刷了

在AI时代找回意义 两千多年前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写道:“五音令人耳聋,五色令人目盲。” 他说的是感官被过度刺激后,心灵会失去清明。放在今天,简直是对短视频和信息流时代的精准预言。我们的眼耳被填满,心却越来越空虚。越刷,越焦虑。 焦虑的新面孔:AI 你之所以会看到这篇文章,很可能是算法精准计算出你正在焦虑——尤其是对AI的焦虑。 过去,中国人说: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” 可在今天,无论你读多少书,都无法超过一个大型语言模型读过的书。于是,很多人心中冒出疑问:“我还有价值吗?” 这种焦虑,也成为一种生意。有人贩卖“AI焦虑”,课程先是49元,接下来可能是4900元、4万9。你付了钱,却依然焦虑。因为问题的根源,不在于AI,而在于我们与意义的脱节。 焦虑的根源:发展失衡 焦虑其实是现代文明的产物。 在农业社会,人们狩猎、耕种,生活跟随四季节奏。虽然辛苦,但意义具体而真实:播种、收获、活下去。 工业时代,机器取代了自然节奏,人必须跟上工厂和时钟的速度,焦虑逐渐滋生。 信息时代,焦虑更甚。无限的信息流、不断的提醒和消息,远远超出我们身体与心智的承受范围。 人类的进化极其缓慢,但科技的脚步太快。两者之间的落差,就是现代焦虑滋生的土壤。 另一条道路:停下来,去建造 要走出这个循环,办法可能比我们想象得简单:停下来,用手去建造。 建一间小屋,种一棵树,修一张桌子,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。你会发现: 注意力从无限的信息,回到有限的真实; 焦虑被专注替代; 空虚被成就填满。 在建造的过程中,我们重新找回与土地的联系,找回和自己的连接,也重新确认:人的价值,不在于读了多少数据,跟了多少热点,而在于是否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。 真正的意义在现实中 AI还会不断进步,算法还会继续推送。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你能否超越机器,而是你能否守住属于你的人性与意义。 答案,其实就在你手里。别再刷了,去建造。真正的意义,不在屏幕里,而在你触摸得到的现实中。

$50 Entry, $20,000 Value

50 美元的入口,创造 20,000 美元的价值

四人小屋的创业奇迹:从 50 美元到 2 万美元的价值转换 当你想到一栋可以容纳四人休息、睡眠的完整小屋时,或许会以为需要巨额投资。传统市场上,这样的微型住宅动辄要花费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。然而,在 BeeHome 平台上,这个故事完全不同。 建造成本:低于 5,000 美元 BeeHome 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指导和 DIY 建造方案。材料采购简单透明,任何人都可以在本地建材店买到。整体建造成本控制在 5,000 美元以内,却能打造一栋稳固、安全、舒适的小屋。 市场价值:接近 20,000 美元 一栋可供四人使用的小屋,其市场价值往往在 20,000 美元左右。这意味着,仅仅一次建造,就可能创造超过 3 倍的价值增值空间。对于创业者而言,这不仅仅是一个建造项目,更是一次难得的市场机会。 平台费用:每栋仅需 50 美元 最令人震撼的对比在于平台收费。BeeHome 为你提供技术支持、合规认证指导、销售渠道入口与创业支持,而这些完整的服务,费用仅为...

50 美元的入口,创造 20,000 美元的价值

四人小屋的创业奇迹:从 50 美元到 2 万美元的价值转换 当你想到一栋可以容纳四人休息、睡眠的完整小屋时,或许会以为需要巨额投资。传统市场上,这样的微型住宅动辄要花费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。然而,在 BeeHome 平台上,这个故事完全不同。 建造成本:低于 5,000 美元 BeeHome 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指导和 DIY 建造方案。材料采购简单透明,任何人都可以在本地建材店买到。整体建造成本控制在 5,000 美元以内,却能打造一栋稳固、安全、舒适的小屋。 市场价值:接近 20,000 美元 一栋可供四人使用的小屋,其市场价值往往在 20,000 美元左右。这意味着,仅仅一次建造,就可能创造超过 3 倍的价值增值空间。对于创业者而言,这不仅仅是一个建造项目,更是一次难得的市场机会。 平台费用:每栋仅需 50 美元 最令人震撼的对比在于平台收费。BeeHome 为你提供技术支持、合规认证指导、销售渠道入口与创业支持,而这些完整的服务,费用仅为...

0.25% VS 25%

0.25% VS 25%

0.25% VS 25%:BeeHome的地板价平台收费 在创业世界里,平台收费模式直接决定了创业者的利益分配。很多人习惯了 25%的抽成,觉得这是行业常态。但当你看到BeeHome的收费标准,就会明白:公平和可持续,其实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实现。 1. 收费差距:100倍的不同 传统平台:对创业者的营业额收取 25% 抽成。 BeeHome平台:无论营业额多少,只收取 固定费用999美元/年,相当于营业额的 0.25%。 换句话说,同样的业务规模,BeeHome的收费只占传统平台的 1/100。 2. 数据对比更直观 假设你一年创造 40万美元营业额: 在传统平台上,你需要支付 10万美元 的抽成; 在BeeHome平台,你只需支付 999美元 的固定费用。 10万美元 VS 999美元,这就是 0.25% VS...

0.25% VS 25%

0.25% VS 25%:BeeHome的地板价平台收费 在创业世界里,平台收费模式直接决定了创业者的利益分配。很多人习惯了 25%的抽成,觉得这是行业常态。但当你看到BeeHome的收费标准,就会明白:公平和可持续,其实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实现。 1. 收费差距:100倍的不同 传统平台:对创业者的营业额收取 25% 抽成。 BeeHome平台:无论营业额多少,只收取 固定费用999美元/年,相当于营业额的 0.25%。 换句话说,同样的业务规模,BeeHome的收费只占传统平台的 1/100。 2. 数据对比更直观 假设你一年创造 40万美元营业额: 在传统平台上,你需要支付 10万美元 的抽成; 在BeeHome平台,你只需支付 999美元 的固定费用。 10万美元 VS 999美元,这就是 0.25% VS...